今天,皮克斯的最新原创动画大片终于迎来了首映。这部电影不仅是今年豆瓣最受期待的外语片之一,排名第9位,制作成本也高达1.5亿美元,考虑到营销费用,最终投入应该超过2亿美元。背后制作阵容更是星光熠熠,海报上写着的那些熟悉名字,无疑是让人充满期待。按照常理来看,这部动画理应是暑期档的热门之选。
然而,从目前的情况来看,这部动画电影似乎已经注定了一个不太理想的结局。尽管今天在国内正式上映,但从排片情况和预售票房来看,成绩并不如预期。截止目前,预售票房刚刚突破百万,全天票房预计仅为600多万,排片占比也只有8.9%。相比今天同日上映的《柯南》和《F1赛车》,这部影片的表现显得有些惨淡。考虑到其巨额的制作和营销预算,这样的票房成绩显然不够理想。
展开剩余82%一些人可能会觉得,近年来好莱坞大片在国内市场的表现普遍不佳,似乎这部影片的低迷也就显得理所当然。然而,实际上,这部电影在北美及其他国家的表现同样不尽如人意。早在6月20日,影片就已在北美和全球多个地区上映。首周的票房仅为2084万美元,远低于已上映一周的《新·驯龙高手》以及恐怖片《惊变28年》。北美首周票房仅排第三,这样的表现被业内视为“灾难性”,创下了皮克斯30年历史上最差的开画纪录。即使是去年上映的《疯狂元素城》,首周票房也高达2960万美元,明显超出了这部新作。
尽管如此,一些媒体依然抱有希望,认为这部影片凭借良好的口碑,或许能够通过长线放映来挽回票房,最终实现像《疯狂元素城》一样的全球几亿票房。但即便如此,这样的票房成绩无疑会加剧皮克斯在原创动画上的困境,未来的重点可能会更多地倾向于续集作品,如《玩具总动员5》、《超人总动员3》以及《寻梦环游记2》等,而原创电影可能会逐渐被边缘化。皮克斯这个曾经代表着创意和独特性的品牌,如今似乎已经失去了一些光环。
当然,把影片票房的失败归结为原创动画的“危机”并不完全准确。尽管北美的媒体评价并非全然负面,烂番茄的媒体新鲜度达到了83%,但影片的整体表现仍显得平淡无奇。无论如何,这部电影显然难以达到人们对皮克斯经典作品的高期待。或许从豆瓣的评分来看,它很可能会与《疯狂元素城》类似,最终评分在7分左右。你不能说它是“烂片”,毕竟皮克斯依然保持了高质量的制作水平,但如果你拿它与《玩具总动员》或《海底总动员》等经典作品比较,失望的情绪似乎不难理解。
影片本身更偏向于儿童电影,这也是其票房不理想的原因之一。虽然片中的主题涉及孤独、自我认同和归属感等社会性话题,具有一定的深度,但它的处理方式却显得过于简单和理想化。对于像我这样更偏向于成人观众的群体来说,可能会觉得影片有些乏味,缺乏足够的复杂性和吸引力。影片的目标观众群体显然更倾向于低龄观众,尤其是5至7岁的孩子,他们似乎非常喜欢这部电影。然而,这种过于低龄化的特征也使得影片的受众范围受到限制,最终只能吸引一小部分孩子,成为皮克斯历史上票房最差的开画作品之一。
究其根本,影片之所以失去广泛的吸引力,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剧情和风格太过保守。尽管这是部原创电影,但其剧情设定过于熟悉,没有带来太多新鲜的元素。不论是情感深度,还是叙事复杂性,似乎都无法与皮克斯以往的经典之作相提并论。尽管电影在尝试探讨深刻的主题,但其表达方式太过简化,矛盾的解决手段也显得过于理想化,最终成了一部“人畜无害”的儿童电影。
电影的创作背景也值得一提,最初这部影片的导演是阿德里安·莫利纳——《寻梦环游记》的联合导演,他原本计划将影片打造成一部更具自传性质的作品。这与2020年左右皮克斯的一些电影风格相符,那时皮克斯的很多作品都带有浓厚的个人情感和自传色彩。这部电影的灵感来源于莫利纳自己的童年经历,他曾在童年时感到孤独,并通过进入加州艺术学院学习动画、与他人互动来克服孤独感。影片本计划通过这一主题来讲述故事,并且曾于2023年6月发布过一支预告片。
然而,皮克斯首席创意官彼得·道格特在接管创作方向后,决定改变影片的整体风格,放弃聚焦个人故事,转而创作更具普遍吸引力的故事,以便吸引更广泛的观众群体,并提升商业潜力。于是,影片的剧情和风格发生了大幅修改,原本带有强烈自传性质的元素被抛弃,导演的职务也交由了《青春变形记》的导演石之予和短片《洞穴》的导演玛德琳·沙拉菲安。尽管我们无法确切知道最终版本与最初的个人化版本相差有多大,但从现有的结果来看,这样的改变显然未能带来预期的成功。或许正是为了迎合更广泛的观众群体、提升商业价值,影片反而成为皮克斯历史上开画票房最差的作品。
这也让人不禁想起一句话:“目标过于明确,反而会失去目标。”尽管不排除影片会有一部分观众喜欢,评分也不会太糟,但与皮克斯的过往经典相比,这部作品显然缺乏那种令人铭记的魅力。就目前来看,影片的票房成绩也不会太理想。当然,如果家里有小朋友的观众,倒是可以考虑带孩子去影院观看。
发布于:福建省诚利和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